首页> 滚动 > > >正文

2023-07-28 19:40:37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  

来源:   天眼新闻

黔西市谷里镇:创新“1+N+X”机制织密残疾人服务网

编者按


(相关资料图)

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,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展示过去5年来贵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和未来5年发展的方向,彰显新时代我省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,促进贵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,现特推出系列报道,讲述贵州残疾人精彩故事,传递贵州残疾人好声音。

今年以来,受干旱持续影响,黔西市谷里镇部分村组遇到吃水难题。谷里镇设置临时集中供水点,为群众提供应急供水。同时,谷里镇残联组织各村(社区)排查发现,现年59岁、有多重残疾的中坪村二组村民陈安贵无法到集中供水点取水。镇残联及时向镇水务站申请一个应急水桶并送上门,中坪村村委组织志愿者每隔一天将水送到陈安贵家中。

“这水和水桶送得太及时了,解了我的燃眉之急。”陈安贵动情地说。

李育全在查看残疾人袁启学自制的砂锅

这是谷里镇为残疾人精准快捷服务的一个缩影。

2022年镇残联换届以来,谷里镇夯实基层残联组织,全力推行残疾人“1+N+X”网格化管理模式,强化组织领导、网格管理、创业就业两业互补,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效能,拓展增收路径,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
“谷里镇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,积极探索以镇残联专职委员为‘轴”,村残联专职委员为‘驱’,党小组+网格员+联户长+文明志愿服务者为‘轮’的‘1+N+X’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,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。”古里镇党委书记李育全介绍,“1”, 即1名镇级残联专职委员;“N”,即15个村(社区)残协专职委员(15名);“X”,即“党小组+网格员+联户长”基层社会治理“铁三角”人员和文明服务志愿者(683名)。

介绍“1+N+X”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

2022年,谷里镇按照“五有”标准,进一步配强队伍、夯实阵地、落实经费、配套设备、完善机制,为全镇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并建立残联网格联席会议机制,推行“1+1”联系服务责任制,实施动态数字化档案管理,同时组建了一支阳光关爱志愿服务队。

目前,全镇已建成党小组53个,配有党小组长53名;设有网格59个,配有网格长59名;全镇137个村民组已配联户长409名,有注册志愿者162人,772名残疾人有了专人服务。

谷里镇还坚持产业与就业并重,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,精准开展就业推荐和产业扶持,切实提高全镇残疾人就业率,拓宽增收渠道。2022年以来,服务残疾人1350余次。2023年以来,为残疾人代办证、缴纳合医、送水上门等86件;为252名残疾人推荐就业岗位,已有198名残疾人实现务工就业;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残疾人发展产业,170个残疾人家庭在家发展高粱、生猪养殖等种养殖业,为4名残疾养殖户申报创业就业补助,目前已获批1名;落实相关政策,为317名一、二级残疾人发放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,将80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。

组织、机制、流程建立起来后,服务更到位。

包保服务联系人徐凯在走访中了解到,谷里镇清明村43岁的肢体四级残疾刘芳伶想发展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。

为帮助刘芳伶解决实际困难,徐凯围绕“政策、安全、资金、技术、服务”五方面开展上门服务。对接镇级农业服务中心,专技人员多次为刘芳伶开展养殖技术培训,解决养殖技术难题;积极联系工商部门,代办营业执照。2016年刘芳伶养殖场顺利办理;在刘芳伶养殖场逐渐上规模后,积极联系镇残联,2019年为刘芳伶申请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金10000元;每年春防秋防期间,通知村级防疫员上门为牲畜打预防针;开展安全知识送上门,宣传相关沼气池安全,确保养殖场安全。

刘芳伶为牛喂食

如今,刘芳伶已经养殖了10头牛、16头猪,年收入超过10万元。“服务得这么到位了,猪牛都顺顺利利,还有哪样不满意的。”刘芳伶一脸笑容地回答记者。

“解决了人、制度、流程的问题后,使残疾人管理更规范、服务更精心、反应更快捷,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‘三感’。”黔西市残联理事长袁仕令说。 

文、图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

编辑/罗亮亮

二审/李冰

三审/金艾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