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平声是现代汉语的一二声,仄声是现代环宇的三四声。
2、平仄,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。
3、“平”指平直,“仄”指曲折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,如《切韵》、《广韵》等,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,称为平、上、去、入。
5、除了平声,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,故统称为仄声。
6、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,称为格律。
7、平声和仄声,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。
8、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。
9、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。
10、所谓声调,指语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。
11、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,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,平指平直,仄指曲折。
12、上声,去声,入声为仄,剩下了的是平声。
13、普通话入声消失,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、阳平,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。
14、扩展资料:平仄的目的: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,可以取悦于读者,或可以传情达意,给人启发。
15、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,读起来抑扬顿挫、朗朗上口,平仄之说就此诞生。
16、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,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,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,大大地误入歧途、有违初衷。
17、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、因地而异、因人而异,众说纷纭,难以统一、难以规范,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,学会的人无法运用,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,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。
18、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、服务大众,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,让人觉得高不可攀、望而生畏。
19、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,应该走进课堂、走进课本、走进考卷,让教师、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、共同参与。
20、李白、王维、苏东坡、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,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,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、平仄之说,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、气势为重。
21、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。
22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平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分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。
23、 古代“平声”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,即所谓第一声、第二声。
24、 古代“上声”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,一部分仍是上声。
25、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。
26、 古代“去声”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,即第四声。
27、 古代“入声”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;变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里去了。
28、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:阴平(第一声)、阳平(第二声)、上声(第三声)、去声(第四声)。
29、 例如: 妈 麻 马 骂 (阴平) (阳平) (上声) (去声) 简单说,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第一声、第二声是平声;第三声、第四声是仄声。
30、诗词格律十讲 第十讲 词韵和平仄轻声一声是平 其他的事仄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免责声明: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