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,人们惊讶地发现,这病不仅在成年人中经常出现,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也深受其害。
小东今年9岁,两年前发现颈部肿大,有触痛感,在粤西当地医院检查时,发现罹患甲状腺癌,便立即行了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,术后规律复查,未见有异常情况,家人也逐渐放下心来。
(资料图片)
今年1月9日,小东来到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进行甲状腺复查,B超提示:甲状腺双侧叶实性结节,颈VI区、双侧颈IV区淋巴结病变,考虑甲状腺癌转移。 这可把小东父母吓坏了,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,小东在家人陪同下到普通外科门诊就诊,以“甲腺癌术后复发伴淋巴结转移”入院治疗。
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负责人林树文主任表示,甲状腺癌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,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4%到6%。尽管发病率不高,但随着近年来甲状腺癌整体患病率上升,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,且侵袭性强、复发率高、更容易出现转移。临床上,甲状腺癌复发往往发生在原发肿瘤处或颈部淋巴结。
小东两年内再次复发甲状腺癌,就是出现了颈部淋巴结转移,考虑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,且患者自身一般不易察觉,如不做手术可能会向远处肺转移,对患儿的生长发育、学习生活,甚至生存等产生巨大危害。这意味着如果患儿身体条件允许,需要尽快进行再次手术治疗、挽救生命。而再次手术很容易损伤到颈部周围的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,十分考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。
拿到这样的结果,身为母亲的杨女士几近崩溃,孩子这么小就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已是难以接受,而且不到两年时间内还复发,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。入院当天,杨女士深知孩子病情严重,带着沉重的心情找到林树文,哭诉着自己的最大心愿:“求求你们,让我孩子健康地活下来。”
林树文理解杨女士作为母亲的那份心痛和无助,宽慰她,肿瘤转移一般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。在儿童甲状腺癌中,尽管大多数患儿发现时多已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,但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,术后生存率很高。
为年幼儿童做手术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,普通外科组织内分泌科、肿瘤内科、核医学科、麻醉科等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,围绕年幼患儿的手术方案、麻醉方案、围手术期管理,以及术后心理辅导等事宜,对患儿病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,制定周详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,最终敲定手术方案为:双侧甲状腺切除术+中央区淋巴结清扫+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。
在与家属商量确定好手术方式和日期后,林树文注意到了小东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感到害怕和恐惧,便蹲下来和小东聊天,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担忧,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,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2月2日上午,小东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+双侧喉返神经探查+中央区淋巴结清扫+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。手术中,普通外科团队成功完成甲状腺全切,并对双侧中央淋巴结及双侧颈侧区淋巴结予以彻底清扫处理。
团队紧密合作,手术进展顺利,共清扫出103枚淋巴结,其中有31枚淋巴结转移。整个过程未出现危急情况,手术仅花费4小时,出血量仅为50毫升。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,安全返回病房。
“小东的手术完成得很成功,但并不意味着就无事了,术后还需要定期复查。”林树文表示,作为医生,患者能早日康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。术后,小东在普通外科护士们的细心照顾和耐心开导下,快乐地出院了,这一个月他的情况非常好。
儿童及青少年年龄尚小,甲状腺癌怎么会找上他们呢?林树文说,目前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,但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颈部辐射暴露史、碘缺乏、甲状腺癌家族史、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其他遗传综合征等。
儿童甲状腺癌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,容易被忽略。当孩子颈部出现异常肿块,或者出现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、颈侧方淋巴结异常肿大时,家长一定引起重视,及时就诊。
林树文提醒,只要是癌,理论上来讲都存在复发的风险,甲状腺癌也不例外。虽然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较多,复发率为22%~46%,但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比较好,手术、药物治疗效果佳,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预后良好。做好长期规范化术后随访是重中之重。由于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,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容易对孩子的生理、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,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术后康复,离不开医护的精心指导,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包容。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汪万里、陈治家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王其琪